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黃曉宇 記者 劉浩)隨著消費升級,日常生活鮮花消費已經成為消費新趨勢之一。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鮮花保鮮劑進行體驗。結果顯示,多數(shù)商家配送時提供保鮮劑,但保鮮劑無中文標識,行業(yè)缺少相關標準。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本次調查包括問卷調查和針對鮮花電商的消費體察,選取了微信、天貓、淘寶、京東4家平臺上的11家有代表性的網絡店鋪。
調查顯示,79.2%的商家配送鮮花時提供了保鮮劑。在體察的11個商家中,9個商家提供了保鮮劑,其中1個商家要求額外支付費用購買保鮮劑,如:微信平臺上的“花點時間”,另外還有1個商家不提供付費購買保鮮劑服務,如:微信平臺上的“花伴鮮花”。
據介紹,工作人員通過觀察,所有保鮮劑上并無清晰的中文標識,且成分不明。目前國內暫無相關技術標準。
此外,調查表明,81.6%的消費者表示保鮮劑似乎有作用,18.4%表示完全沒有作用。體察發(fā)現(xiàn),80.0%添加了保鮮劑的鮮花維持新鮮的時間略長,一般可延遲2至3天。另有20.0%的鮮花添加了保鮮劑后保鮮效果不明顯。在仔細觀察對比后得出,保鮮劑對玫瑰、向日葵、百合等鮮花作用比較明顯,而對洋桔梗、康乃馨、雛菊等鮮花效果一般。
對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議消費者將保鮮劑使用在花期相對較短的鮮花保鮮上,比如,康乃馨的壽命很長,本身就能能夠保證較長的新鮮時間,在本次體察中不受保鮮劑影響。